近视眼就不会变“老花”,是真的吗?

近视眼就不会变“老花”,是真的吗?

 

很多人在40岁以后会发现,近在眼前的文件、报纸却让自己犹如“雾里看花”时,会感到困惑甚至惊慌,脑中会立即冒出许多个问号,不得不感叹自己老了。其实,老花眼是人体生理上的一种正常现象,是身体衰老的信号。“老花眼”是无法避免的,人体老化导致眼球睫状肌收缩力下降,水晶体硬化,调节能力减弱,焦点逐渐后移。老花的度数会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如45岁时老花度数100度,55岁会提高到200度,到了60岁左右,度数会增至250度到300度,此后一般不再加深。

老花眼是如何形成的呢?老花(presbyopia)的英文字起源自希腊文的preus,意思是老人。年轻人眼球的肌肉调节力强,晶状体柔软又富有弹性,可随时变厚变薄、改变形状以利聚焦。但是,随着年龄增长,不仅眼球晶状体逐渐硬化、增厚,更重要的是,眼部肌肉的调节能力也随之减退,导致变焦能力降低。因此,当看近物时,由于影像投射在视网膜时无法完全聚焦,近距离的对象就变得模糊不清。

如何科学配戴老花镜?

有人觉得戴老花镜不用太挑剔。如今很多商店售卖廉价老花镜,不少老人感觉合适就掏钱买下。其实,戴老花镜大有学问,必须经过准确的验光,而且每一至二年还要重新验光、配镜,否则戴了不合适的眼镜,只会适得其反,甚至还会掩盖一些眼病,如白内障、糖尿病在眼部的表现等等。

眼镜要当配即配,不要拖延。不少人认为,花眼的度数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越来越深,因此如果戴花镜的时间推迟得越久,度数就会越浅。这种认识是非常不科学的。随着年龄增长,眼睛的调节力越来越差,例如,45岁时老花是+1.50D(即150度),到了50岁,不管你戴不戴镜,老花都会增加到大概+2.00D(即200度)。已经出现了老花,强撑着不戴老花镜,那么睫状肌精疲力竭也调节不了,一定会加重阅读困难,产生头昏眼胀等许多症状,影响生活和工作,是很不明智的。所以,老花眼镜当配即配,不要延误。年龄增长后,原先配的老花镜度数不够了,也要及时换。

配老花镜也要先验光。有些老年朋友两只眼睛老花程度不一致,或者原先还有远视、近视、散光,那么不经验光就买一副老花镜来戴,不但解决不了问题,还会引起复视、眼胀,使视力下降。即使两眼视力比较一致,也要经过准确验光,根据眼睛自身剩余调节力合理确定度数,以便贮备一定的调节力,使近距离用眼时更加轻松。更何况我们每人两眼的瞳孔距离不尽相同,阅读时瞳距又比看远时小,这也得经过验光才能准确测定。

眼科医生的检查应包括近视、远视、散光及老花度数的检查。全面眼睛健康检查,排除引起视力减退的其他眼病及治疗有关眼科疾病。

是不是“近视眼”就不会变“老花”?

这是如今流传最广的一句误传就是:“年轻时近视的人不会有‘老花’。”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老花眼看不清是由于光线投射在视网膜之后。这与近视刚好相反,近视是由于光线投射在视网膜之前造成的,相当于互相“抵消”,因此年轻近视,年老自然不会再出现老花。其实,无论男女、视力好坏,衰老后都会面对老花眼,只不过表现的程度不同。近视的确可以跟老花相“抵消”,但能够抵消的只有“看近”的这一部分,看远的还是一样近视,并不意味着到年老就可以摘掉近视眼镜,反而有时需要戴上两副不同度数的眼镜。

有的人需要准备两副不同度数的近视眼镜。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的一生终究要戴眼镜:不近视的人,年老时要戴老花镜;近视300度以内的,看近时虽然不用戴眼镜,但看远还是要戴;近视300度以上的,看远看近需要两副眼镜。

需要注意的是,通常近视的人在“老花”后近视度数不会再加深,但有的人老花后还会近视,这主要是一种叫做“核性白内障”的眼病在作祟,由于患者晶体密度增加而导致看远不清楚。

“老花”为什么会突然好转? 

有的老年人戴了十几年老花镜,突然不戴眼镜也能看书、做针线活,这种现象常被人称为“返老还童”,其实不然,很可能是晶状体代谢问题、老年性白内障和糖尿病所致。晶状体内代谢也会随着年龄增长发生异常改变,例如晶体纤维发生变性、肿胀和混浊,到一定的程度,晶状体因内部纤维的充分肿胀,使晶体的厚度增加,形成一种近视状态(Myopic Shift),这时老年人会感觉自己的近视力明显比以往好,不戴老花镜也可以看清近距离微小的物体。如果是这样,应该经过眼科医生的全面检查,不要自以为只是老花而耽误了眼病治疗。

如何减慢眼睛“老花”?

眼疾是全身肌肉系统的一部分,多做全身锻炼,增加血液循环对眼肌大有益处。注意正确的阅读方法,眼睛距离书本30厘米以上,不要在车上看书,过度疲劳时不要强行读书。每天数次望远片刻(最好是远处的绿色)。戴用防紫外光的太阳眼镜,防日光直射眼睛。看电视、电影不要过久。多做眼部按摩,眼保健操。这些方法都有助于减慢眼睛老花。

 

 

 *该文曾刊登在2013年4月25日和5月2日“新州周报”B7版。

Site Log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