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视眼是怎么发生的?
近视眼是怎么发生的?
近视眼是指眼在不使用调节时,平行光线通过眼的屈光系统屈折后,焦点落在视网膜之前的一种屈光状态。近视眼不能看清远方的目标。若将目标逐渐向眼移近至眼前的某一点,发出的光线对眼呈一定程度的散开,形成焦点就向后移至视网膜上,就可以看清楚。此点离眼的位置愈近,近视眼的程度愈深。
近视发生的原因大多为眼球前后轴过长。刚出生时,眼球短,呈远视状态,平均为二百五十至三百度。出生之后,眼轴逐渐增长,远视逐渐减少。这种从远视到较低远视,到不远视不近视的过程,又称为正视化过程(Emmetropinization)。如果成为正视眼过早,而之后眼球继续增长就变为近视,而近视会在发育生长阶段逐年加深。
近视发生的原因与遗传因素有一定影响,在亚洲或世界各地的亚裔中,近视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族裔。但近视的发生和发展,与灯光照明不足,阅读姿势不当,近距离工作较久等有密切关系。
大部分近视眼发生在青少年,在发育生长阶段度数逐年加深,到发育成熟以后即不发展或发展缓慢。其近视度数很少超过6 D,眼底不发生退行性变化,视力可以配镜矫正,称为「生理性近视」。
另一种近视发生较早(在5~10 岁之间即可发生),且进展很快,25岁以后继续发展,近视度数可达15D以上,常伴有眼底改变,视力不易矫正,称为「病理近视」。此外,习惯上常将3D以下近视称为轻度近视,3-6 D者称为中度近视,6 D以上者称为高度近视。
轻度或中度近视,除视远物模糊外,并无其它症状。但高度近视眼,工作时目标距离很近,两眼过于向内集合,这就会造成内直肌使用过多而出现视力疲劳症状。
通过散瞳验光,医生可明确诊断近视的程度。近视最初的报告往往来自于学校护士或小儿科医生的视力普查(Vision Screening),不能通过视力普查的标准是20/40(相当于0.5)。如果视力低于20/40,护士有责任向家长发信要求带孩子去做眼科检查(Eye Exam),小儿科医生也会建议去看眼科专科医生。全面眼科检查包括视力、近视度数、双眼功能、立体视觉、颜色视觉、假性近视的可能性,也包括角膜、水晶体、视网膜的检查,检查之后眼科医生会根据结果建议治疗方法。
假性近视可以通过点眼药水、做眼肌运动训练来治疗。真性近视者须要戴用合适的眼镜或隐形眼镜来提高视力。对某些成年人,可以选择作激光手术矫正。对于不愿戴眼镜或白天不愿戴用隐形眼镜者,可选用仅为夜间戴用的角膜塑形镜即OK镜。
高度近视患者的尤其需要关注眼睛健康。因为高度近视的前房较深,瞳孔较大,眼球因前后轴长而显得稍有突出。在视盘颞侧可见一白色或灰白色新月形斑,称为近视半月斑,这是由于巩膜向后伸长,视网膜色素上皮及脉络膜与视盘颞侧边缘脱开,露出巩膜或部分脉络膜与巩膜之缘故。后极部巩膜不断向后扩张在黄斑部可出现膝裂样条纹和视网膜下新生血管,附近视网膜、脉络膜出现斑块状萎缩变性,导致后巩膜葡萄肿。黄斑部常有色素增生,甚至出血,形成萎缩斑(Forster-Fuchs spot),从而严重损害视力,高度近视的黄斑病变已成为主要导致盲眼病之一。此种患者还常伴有玻璃体液化、混浊、少数还可发生视网膜脱离及并发性白内障。轻度及中度近视眼部无特殊改变,但偶亦有近视半月斑及豹纹状眼底改变。近视眼日久可以导致集合功能不全,发生外斜视。
* 该文曾刊登在2010年7月15日“新州周报”3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