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視與立體視覺

弱視與立體視覺

 

      弱視是一種常見的空間視覺發育混亂,以異常形式的視力及雙眼視功能為特征,其主要的相關危險因素有7周歲前的斜視、屈光參差、視覺剝奪等。弱視對兒童主要的危害之是無完善的立體視功能,對患兒日後的擇業,生活等方面均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影響。

      弱視是由於患者先天或視覺發育的關鍵期進入眼內的光刺激不夠充分,剝奪了黃斑形成清晰物像的機會和/或兩眼視覺輸入不等引起清晰物像與模糊物像間發生競爭,從而阻礙了視覺功能的正常發育,造成單眼或雙眼視力減退。弱視患者殘存雙眼視功能及兩眼間抑制程度的多少可預示單眼視力的高低,這可能也是弱 視視力減退的重要發病機制。弱視按照病因可分為屈光參差性、屈光不正性、形覺剝奪性、斜視性弱視及其它,其中以屈光不正為主要原因。

   
    立體視覺是辨別物體的空間方位,包括距離、前後、高低等相對位置的功能,亦是由雙眼不同角度看到的像經大腦綜合分析後獲得的三維立體空間感覺。立體視功能常用立體視銳度來衡量,後者是指利用立體感知功能辨別深度的能力,通常表達為立體感知閾值,即人眼分辨最小雙眼視差角度的能力。立體視覺形成的過程為純雙眼過程,可因單眼視網膜影像模糊而受到損害。當一只眼的視網膜影像變模糊時,該眼視網膜感受細胞接受圖形刺激減少,從而使傳入大腦中樞的神經沖動也減少,視中樞感受雙眼視差信息的雙眼性神經元的興奮性則降低,其立體視銳度也相應下降;而雙眼視網膜影像在一定限度內對稱性變模糊時,由於仍然有等量的神經沖動傳入視覺中樞,仍可刺激雙眼性神經元興奮而產生立體視覺,故對立體視覺的影響較輕。因此,弱視是影響立體視覺發育的重要因素之一。弱視患兒立體視覺的形成與雙眼視力差異和視力水平有密切關系,雙眼視力差小、視力好者立體視覺形成好。單眼弱視患兒, 由於雙眼視力不平衡更易引起立體視覺的損害。


      立體視覺的發育是一個不斷鞏固、完善的過程。立體視功能發育一般從3歲左右開始發育, 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漸完善, 9歲發育成熟。雙眼視功能的建立與視覺發育期內的視覺經驗密切相關。由於種種原因而導致弱視的患兒若在這個時期內得到較好的雙眼視功能訓練, 即可獲得良好的立體視覺。反之,若未進行積極的訓練治療,弱視患者成年後,其弱視眼的視力將是影響患者生活質量的最重要因素,故盡早進行弱視治療,特別是加強雙眼視功能訓練,對恢復患者的立體視覺具有重要意義。

 

      不同程度和類型的弱視對立體視覺的影響是不同的。隨著弱視程度的加重,除了視力降低外,患兒的立體視覺也損害加重、發育受阻。弱視程度越重,立體視覺越差。各類型弱視立體視覺間比較,其中形覺剝奪性弱視立體視覺最差,其次為斜視性弱視,屈光參差性弱視,屈光不正性弱視。

 

      1.形覺剝奪性弱視。形覺剝奪性弱視是由於在嬰幼兒期屈光媒介的混濁,上瞼下垂或不適當的遮蓋,不能形成正常的像從而剝奪了視功能的鍛煉和發育機會而形成弱視。在它的發病原因中, 以先天性白內障為多見。

 

      2.斜視性弱視。斜視性弱視是由於雙眼視軸偏斜,形成復視、視混淆,從而使腦皮質主動抑制導致弱視。患兒雙眼視細胞因視覺抑制和異常視網膜對應得不到正常發育,從而影響了立體視覺的建立。

 

      3.屈光參差性弱視。屈光參差性弱視多表現為單眼抑制。由於雙眼物像差較大,不易融合,腦皮質中樞的主動抑制而致弱視。隨著屈光參差程度的增加, 視力及立體視功能均下降,立體視覺下降的程度與弱視的程度相伴行。弱視程度與立體視覺之間有著非常顯著的正相關性。其中,當遠視性屈光參差>1.00D,近視性屈光參差>2.00D,及散光性屈光參差>1.00D時,平均視力及立體視覺水平即顯著下降。當屈光參差>3.00D,100%患者的視力及立體視覺低於正常。

 

      4.屈光不正性弱視。屈光不正性弱視是由於屈光異常,視物時不能在視網膜黃斑中心凹形成清晰的物像而造成不同程度的形覺剝奪,其多發生於遠視≥3.00D,近視 ≥6.00D,散光≥2.00D並未及時矯正的高度屈光不正患者。它同樣可以嚴重影響立體視覺的形成,對立體視覺各項指標均有影響。

 

      綜上所述,弱視是與視覺發育有關的視覺紊亂,其發病原因是在視覺發育的敏感期內,由於視覺剝奪和視皮質主動抑制等因素所致。對 弱視的治療,應該不僅僅限於視力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建立雙眼立體視功能。因此,對弱視的立體視功能檢查以及發現後的早期治療非常重要,年齡越小,弱視治療效果越好,同時在治療中應加強雙眼視功能的訓練。經過積極的弱視治療,患者的立體視覺大部分可得到提高,良好的立體視覺也可以防止視力回退。

 

      因此應該盡早檢查兒童的立體視功能,早期發現弱視,早期治療,不要錯失了恢復立體視功能的黃金期

 

 

*該文曾刊登在2013530日和66新州周報”B7

Site Log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