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状体和玻璃体

晶状体和玻璃体

 

晶状体是眼球中重要的屈光间质之一。它呈双凸透镜状,前面的曲率半径约10毫米,后面的约6毫米,富有弹性。晶状体的直径约9毫米,厚约4-5毫米,前后两面交界处称为赤道部,两面的顶点分别称为晶状体前极、后极。

晶状体就像照像机里的「镜头」一样,对光线有屈光作用,同时也能滤去一部分紫外线,保护视网膜,但它最重要的作用,是通过睫状肌的收缩或松弛改变屈亮度,使无论看远或看近时,眼球聚光的焦点都能准确的落在视网膜上。

晶状体由晶状体囊和晶状体纤维组成。晶状体囊为一透明薄膜,完整地包围在晶状体外面。前囊下有一层上皮细胞,当上皮细胞到达赤道部后,不断伸长、弯曲,移向晶状体内,成为晶状体纤维。晶状体纤维在人一生中不断生长,并将旧的纤维挤向晶状体的中心,并逐渐硬化而成为晶状体核,晶状体外较新的纤维称为晶状体皮质。因此随着年龄的增长,晶状体核逐渐浓缩、扩大,并失去弹性,这时眼的调节能力就会变差,出现老视。

晶状体内没有血管,它所需的营养来自房水,如果房水的代谢出了问题,或晶状体囊受损时,晶状体因缺乏营养而发生混浊,原本透明的晶状体就成为乳白色,而变得不透明,最终影响视力,这就是「白内障」。

现在治疗白内障的方法很多,有一种方法就是把已变得不透明的晶状体拿掉,换上一个人造的晶体,这就是人工晶体植入术。

玻璃体不是玻璃,它是人眼中类似于玻璃一样的物质,其无色透明,半固体,呈胶状,其主要成份是水,占了玻璃体体积的99% 左右。玻璃体的前面有一凹面,正好能容纳晶状体,称为玻璃体凹。

年轻时,晶状体与玻璃体能较好地紧密黏连,随着年龄的逐渐增长,晶状体与玻璃体的黏连性也逐渐变差,因此在老年性白内障手术时容易将它们分开。玻璃体周围有一层密度很高的物质,称为玻璃体膜,并分为前后两部分:前界膜与后界膜。玻璃体内没有血管,它所需的营养来自房水和脉络膜,因而代谢缓慢,不能再生,若有缺损其空间就由房水来充填。当房水或脉络膜出现问题时,玻璃体就会发生混浊,这时看东西时,就会觉得眼前如有蚊虫飞舞,即通常所说的「飞蚊症」。此外随着年龄的增大,或由于高度近视等原因,半固体的凝胶状玻璃体就会逐渐变成液体状,这叫「玻璃体液化」。

玻璃体和晶状体等一起构成了眼的屈光间质,因而它具有屈光功能,并且对视网膜和眼球壁起支撑作用。在外伤或手术中,一旦发生玻璃体丢失,容易造成视网膜脱离。

 

 

* 该文曾刊登在2010年5月27日“新州周报”32版。

Site Log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