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眼和霰粒肿

针眼和霰粒肿

 

麦粒肿是常见的眼科疾病,俗称针眼。由于可自愈,故容易被忽视,但处理不当也会导致并发症。针眼全年都可能发生,只不过夏季气温高,皮脂分泌旺盛,更容易发病。

针眼最早是起在眼睑边缘上一个麦粒大小的小红点,逐渐发展成黄豆大甚至蚕豆大的硬结。病人可有发烧、疼痛的感觉,直到硬结变软化脓排除后,疼痛缓解而痊愈。

 “针眼”是怎样引起的呢? 过度疲劳,情绪紧张,引起内分泌失调,皮脂腺排泄不畅都是常见的原因。尤其对于油性体质者,皮脂腺分泌旺盛,更引起分泌出口阻塞。如果用脏手和脏手帕揉眼睛,容易使眼睫毛附近的睑板腺感染化脓性细菌,也会引起“针眼”。

得了针眼应及时治疗。在开始时可以用热毛巾敷,每天几次,红肿往往会消退。如果红肿不退,就应请眼科医生诊治,除局部使用眼药之外,还可以配合服用消炎药。切不可自做主张,随意用没有消毒的针或其他东西乱挑,更不能用力挤压,因为这样会把脓液中的细菌或毒素挤入血管,通过血液的流动会引起败血症而发生意外。如果没有进行彻底治疗,往往会反复发作。应该听取眼科医生的意见,在发作间歇期采用必要的预防和治疗。

针眼一般并无大碍,但少数会留下后遗症。有些针眼消除后,会纤维化成为一颗颗的小硬块,这些小硬块并不会对视力造成伤害,但有些患者认为不美观,此时可考虑开刀去除。

另外有一种也是发生在眼皮的病症称为“霰粒肿”, “霰“读音同“县”。急性发作期的霰粒肿与针眼的症状非常类似,又称内麦粒肿,治疗手段也相似。霰粒肿是眼睑麦氏腺体慢性炎症引起脂性肉芽肿。其特征是腺体在无痛况状下逐渐肿大,外观并没有发炎的现象。当霰粒肿体积微小且无发炎症状,则无须治疗,通常在数个月内便会自然消失。但若霰粒肿体积过大,则会压迫眼球产生散光,并进而影响视力,这时可以热敷,局部使用类固醇眼药膏。若肿块持续不退,则应进行手术切开治疗。要特别注意的是,若切除后仍在同一处一再复发霰粒肿,则应怀疑是否有睑板腺癌的可能。

虽然长针眼与个人体质有密切关系,但日常生活的卫生习惯也会影响针眼发生的频率与程度,容易长针眼或已长针眼的人,应保持充足睡眠、少吃油炸食物,每晚以婴儿洗发精加水稀释,擦拭眼睑四周,定期清洁眼睑,保持睑板腺通畅也可助于分解油脂,避免复发。

 

 

* 该文曾刊登在2013年6月20日“新州周报”B7版。

Site Login